乌药顺气散
[出处]
太平惠民和剂局方
[组成]
麻黄(去根、节) 陈皮(去瓤) 乌药(去木)各60克 白殭蚕(去丝、嘴,炒) 川芎 枳壳(去瓤,麸炒) 甘草(炒) 白芷 桔梗各30克 干姜(炮)15克 上为细末。每服9克,用水150毫升,加生姜3片、大枣1枚,煎至100。毫升,温服。如四时伤寒,憎寒壮热,头痛肢体倦怠,加葱白9厘米;如闪挫身体疼痛,温酒调;遍身瘙痒,抓之成疮,用薄荷3叶煎服。(太平惠民和剂局方)
[用法]
九碗水煮成三碗,三餐饭后各温服一碗。
[功用]
祛风顺气,散结化滞。
[适用症状]
1.一切风气、攻注四肢、骨节疼痛、遍身顽麻、头目眩晕、瘫痪、言语蹇涩、筋脉拘挛、脚气、步履艰难,脚膝软弱。
2.妇人血风、老人冷气、上攻胸膈、两胁刺痛、心腹膨胀、吐泻肠鸣、舌淡红、脉细或沉。
[方解]
本方多兴奋神经之品,其作用在亢进运动机能,以除痹痛瘫痪,应用于受外气感染,或刺的神经麻痹症有效。一般多用于脑溢血之中风证,当出现骨节疼痛,四肢麻痹,半身不遂,或颜面神经麻痹,言语障碍,口眼埚斜,或风痰上壅,喘急气逆等症状时,以顺气祛风,散结行滞为目的而使用之。其他所谓妇人血风(瘀血性麻痹),及老人冷气(由近陈代谢沉衰而厥冷)等,服之亦有效。
中风必由外感风寒而发,内虚而外邪乘之,此表气逆也,乌药能通行邪滞诸气为君,干姜温经通阳,陈皮、枳壳利气行痰,麻黄、桔梗肺家之药,发汗而祛寒;川芎、白芷头面之药,散风而活血;殭蚕清化散结,甘草和中泻火,此为先解表气而兼顺里气之法,气顺则风散。 [收起]
[注意事项]
1.本方为解表气兼顺里气之法,气顺则风散,初病邪气实者宜之,若病久气虚者,则非所宜。
2.若麻黄用到15g以上时,需要久煮至少两小时。
3.有麻黄的处方不可超过晚上八点服药,否则容易造成失眠的情况。如果这样做还是有失眠的情况,请改成早午饭后服用即可。
4.体型瘦弱者,体弱多病者,瘦弱面白多汗者,均应慎用麻黄。
防己黄芪汤(《金匮要略》)
防己茯苓汤(《金匮要略》)
五皮散(《麻科活人全书》)
五皮饮(《三因极一》)
大橘皮汤(《奇效良方》)
木防己汤(《金匮要略》)
中医智能诊疗系统、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:
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,如有身体不适,请即时就医,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:胸痛、胸部不适、颈前疼痛、牙痛止痛药无效、背部持续性疼痛、视力下降/视物模糊、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