脾虚痰凝证

脾虚痰凝证

【临床表现】

主症:咽有异物感,或声音嘶哑有小结。

副症:乏力,食后腹胀,或食欲不振。

舌脉:舌淡,苔白略腻,脉濡或弦。

【诊断要点】

(1)必须具备主症。

(2)具备副症及舌脉。

(3)声带边缘增厚或有小结,或无阳性征所见。

【证候分析】

脾主运化,脾气虚,则见乏力,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。

脾虚则生痰,痰湿内生,上壅于咽,则咽有异物感,聚于声带,则有小结色白而声嘶。

舌淡苔白略腻,脉濡或弦为脾虚痰凝之象。

【治疗法则】

化痰、理气、健脾。

【代表方剂】

半夏厚朴汤和逍遥散加减。

【方药加减】

声带息肉:加赤芍6克、郁金6克、贝母10克、海浮石10克、瓜蒌仁10克、以理气化痰敢结。

白痰:加陈皮10克、白术10克

痰粘:加沙参10克、川贝母10克。

嗳气:加代赭石15克,竹茹12克。

呃逆:加代赭石15克,竹茹12克。

恶心:加代赭石15克,竹茹12克。

【类证鉴别】

脾虚痰凝和脾虚湿困:二者均有脾虚之证。但湿困证见胃脘胀满,大便泄泻,恶心欲吐,肢体困倦,舌苔原腻,脉缓。而痰凝,则见有小包块,或咽有异物感,湿聚成痰,可见二者之不同。

【现代研究】

梅核气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是癔球症,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,食管胃肠刺激、颈椎病、代谢和内分泌有关,

声带小结的发生,多为发音不当,膜部震动及摩擦过大。


太阳邪热下利证(葛根黄芩黄连汤证)
太阳心阴阳两虚证(炙甘草汤)
血瘀证
太阳邪热迫肺证(麻杏石甘汤证)
太阳水气上逆证(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)
太阳胃虚水停证(茯苓甘草汤证)


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:
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,如有身体不适,请即时就医,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:胸痛、胸部不适、颈前疼痛、牙痛止痛药无效、背部持续性疼痛、视力下降/视物模糊、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