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临床表现】
主症:食少纳呆,食后脘腹胀满,大便溏烂。
副症:面色萎黄,肢体倦怠,少气懒言,神疲乏力,肌肉消瘦或四肢浮肿。
舌脉:舌质淡嫩,或有齿痕,苔白,脉缓弱。
【诊断要点】
(1)必须具备主症。
(2)具备主症2项,副症1项以上。
(3)具有起病缓慢、病程较长的特点,多有饮食不节、劳倦过度、情志失调或病后体虚等病史。
【证候分析】
脾气虚证,是脾气不足,运化失健所表现的证候。其病机特点,以脾脏的运化机能减退为主。脾之与胃,以膜相连,互为表里,脾气不足,胃气亦弱,纳食磨谷机能衰退,故纳呆食少;脾虚失运,消化迟缓,食后脾气反为所困,故食后腹胀愈甚;脾虚生湿,水湿不化,清浊不分,水谷齐下,并走肠中,故见大便溏烂:脾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,脾虚食少,精微不布,生化之源匮乏,气血不荣于面,故面色萎黄:肌体失于奉养,故肢体倦怠,神疲乏力,肌肉消瘦;脾虚则中气不足,故少气懒言。脾虚水湿不运,浸淫肌肤,故亦可见四肢浮肿。舌淡嫩,苔白,脉缓弱为脾气亏虚,气血不充之象。
【治疗法则】
健脾益气。
【代表方剂】
四君子汤、六君子汤、参苓白术散、补中益气汤。
【方药加减】
心悸:其特点是常感心悸不安,气短头晕,纳呆腹胀。伴面色苍白或萎黄不华,神痤乏力,大便溏薄,唇舌色淡,脉沉细弱。治用参苓白术散加黄芪、远志、鸡血藤、桂圆肉配大枣益气补中,养血安神。
眩晕:其特点是头晕目眩,动则加剧,劳累即发。伴神疲懶言,气短声低,面色萎黄,食后腹胀,大便薄,舌淡嫩,苔白,脉细弱。本证常时发时止,时轻时重,迁延不愈。治用补中益气汤,配合卧床休息,或针灸治疗,应坚持较长时期服药以彻底根治。
泄泻:其特点是大便时溏时泻,便中夹有不消化食物,腹胀不舒,但不甚疼痛,稍进油腻食物或劳累后,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多,伴食少乏力,神疲懒言。舌质淡有齿痕,苔薄白,脉缓弱等症。常久泻不愈,反复加重。治用参苓白术散,若久泻不止,中气下陷,而致脱肛者,可用补中益气汤加米壳、石榴皮等收涅止泻之品。
血证:以各种出血与脾气虚共见为主症,临床多见便血、崩漏、尿血、衄血等出血的持点是:每次出血的量不多,血色较淡,血质稀薄,但病程较长,呈慢性长期反复发作。伴有面色胱白或蒌黄,食少腹胀,气短乏力,形瘦神疲。舌淡苔白,脉细弱等症。治用补中益气汤为主。若便血日久不止,肛门重坠者,酌加白苟、三七粉(冲服)、侧柏炭摄血止血:若崩漏日久不绝,小腹空坠者,,酌加仙鹤草、旱莲草、乌贼骨固涩止血:若尿血迁延不愈,小腹坠胀,加龙骨、牡蛎、金撄子固涩以止血;若衄血时发时止,眩晕神疲者,加侧柏叶、茅根、藕节以止衄
水肿:其持点是浮肿起于目窠之下,晨起头面肿甚,动久则下肢肿胀为重,甚则適体浮肿,小便如常或少。伴腹胀满、纳食少,大便溏。苔薄腻,脉沉缓等症。治用参苓白术散,并注意增加营养以为辅助。
【类证鉴别】
胃气虚证与脾气虚证:二者均为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减退。因其以膜相边,同居中焦,互为表里,故两证常互相影响合并出现,临床表现可见纳呆食少,脘腹作胀等共症,但胃主受纳,以降为和。胃气虚则受纳无权,气逆子上,故临床表现以胃脘胀闷,呕逆嗳气,恶心呕吐等症为特征:脾主运化,以升为健,脾气虚则运化失职,精微不布,其临床表现以食后腹账,大便溏烂,神疲乏力,少气懒言等症为特征。
寒湿困脾证与脾气虚证:寒湿困脾和脾虚生湿都有湿,同为脾病,此为相同点,故皆有食欲不振,腹胀便溏,肢体困重等临床表现。但前者多由寒湿侵袭,困伤脾阳,以寒湿过盛为主要矛盾,故多属实证,其临床特点是以脘腹胀闷隐痛,纳谷不香,口粘而腻,呕恶欲吐,头身困重,苔白腻,脉濡缓等症较为突出。而后者是以脾运化功能减退为主,纯系虚证。其临床特征是食少腹胀,便塘消瘦,面色萎黄,神疲乏力,少气懒言,舌淡苔白,脉缓弱等症较为突出。
脾阳虚证与脾气虚证:二证均为脾的阳气不足,运化机能减退,其临床表现都可出现纳呆食少,脘腹胀满,食后益甚,神疲乏力,大便不实等症。但脾阳虚证多由脾气虚证曰久不愈,气虚及阳发展而来,病情较脾气虚更重,其特点是中阳不运,虚寒内生,虚寒之象显著,以脘腹冷痛,喜温喜按,畏寒肢冷,口淡不渴,苔白润,脉沉迟为临床特征。而脾气虚证以脾失健运,消化迟缓为持点,其临床特征是慢性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和气虚现象的综合,无虚寒之象。
【现代研究】
关于脾虚的诊断方法:
(1)唾液淀粉酶活性测定:正常人唾液淀粉酶在酸剌激下活性上升,从平均1943单位增至2363单位而脾虚患者的唾液淀扮酶在酸刺激前话性偏高,平均为4050单位,经酸剌激后,活性反而下降,仅2287单位,与正常人有显著差异,故表明脾虚患者唾液淀粉酶活性低下。
(2)木糖排泄试验:木糖是一种五碳糖,通常在血液中不存在。口服后由小肠吸收,吸收后不被肝脏所利用,部分在体内破坏,大部份从尿中排出。故尿中木糖在规定时间内的排泄量基本上可以代表小肠的吸收量,能反映小肠的吸收功能。正常值为26.37土3.93%,脾虚患者平均值为21.42±5.23%,表明脾虚患者消化吸收功能明显下降。临床上应注意排除肾功能异常的可能性。
(3)消化道运动排空试验:运用故射性同位素方法,用同位数示踪法观察脾虚证型患者,服用131碘胶囊10小时后,用单探头黑白扫描仪扫描。正常人10小时通过回盲部的占36.4%,在结騎内停留超过10小时的占90.9%,通过横结肠中点的时间为17,6土3.7小时。而脾虚患者10小时其所眼胶囊全部通过回盲部,在结肠内停留超过10小时的仅占14.3%,通过横结騎中占的时间为10小时。实验结果表明,脾虚患者全消化道运动排空时问叫显加快。
(4)胃电测定:胃电波幅的主要促进因素是迷走神经胆碱能纤维的能力。脾虚病人无论是进食前或进食后其胃电波幅均较正常人为低,提示脾虚病人的副交感神经功能偏低,其应激能力亦与此有关。
(5)皮肤电位测定:皮肤电位是反映交感神经中枢机能状态的一个灵敏指标。脾虚病人无论是安静时或受冷剌激时,其皮肤电位均明显低于正常人。
太阳蓄水证(五苓散证)
太阳蓄血证
太阳心阳虚证(桂枝甘草汤证)
太阳阳虚心神浮越证(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)
心阳虚欲作奔豚证(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)
太阳邪热下利证(葛根黄芩黄连汤证)
中医智能诊疗系统、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:
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,如有身体不适,请即时就医,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:胸痛、胸部不适、颈前疼痛、牙痛止痛药无效、背部持续性疼痛、视力下降/视物模糊、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