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临床表现】
主症:阳痿 、早泄、遗精、血精、阴冷。
副症:胁肋胀痛,纳呆厌食,口苦腹胀,大便不调,寒热往来,身目发黄,胁下痞积。
舌脉:舌红、苔黄腻,脉弦数。
【诊断要点】
(1)必须具备主症之一。
(2)具备副症中任何两项,加典型舌脉。
(3)多见于素体湿热之人,或素喜过食肥甘厚腻之物的患者。
【证候分析】
感受湿热邪气,或偏备肥甘厚腻、酿湿生热,或脾失健运、湿邪内生、郁而化热,均可导致肝胆湿热蕴结。
湿热阻滞;且胆疏泄失职,气郁经脉,故胁肋胀痛灼热,气滞血瘀,则胁下可症积痞块。
肝失疏泄,脾胃运化失职,故纳呆厌食腹胀,胆胃气逆、则口苦恶心。
湿热内蕴,湿偏盛则便溏,热偏盛则便溏,若肝胆枢机不利,邪正相争则寒热往来。
湿热阻滞,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则身目发黄,舌红、苔黄腻、脉弦数,均属湿热内蕴肝胆之象。
足厥阴肝经绕阴器、抵少腹。故湿热循经下注,可发生-系列生殖器官病证:湿热下注,扰动精室,则遗精频作;
精关受灼、约束无能,则泄精过早;
若湿热浸淫,宗筋波伤,则阴茎痿软;
湿热下注睾丸阴囊,热伤络脉、阻塞不通,则睾丸灼热疼痛,甚则湿聚为水积液热盛肉腐生脓;
若外发外阴肌肤,则阴襄湿冷汗出或潮红作痒,浸润糜烂。
【治疗法则】
清热除湿。
【代表方剂】
龙胆泻肝汤。
【方药加减】
阳痿:阴茎萎软、阴囊潮湿、臊臭、坠胀肿痛。伴胁肋胀痛、心烦口苦、用龙胆泻肝汤加蜈蚣清热利湿、通络振痿。
遗精:遗精频作、或排尿时少量精液外流,小便赤涩不畅或混浊。伴胁肋胀痛,心烦口苦,治用龙胆泻肝汤去当归加黄柏,清热利湿,泻火坚阴。
早泄:临床以性欲亢进,交而即泄或未交即泄为持征,伴胁肋胀痛,心烦口苦。治用龙胆泻肝汤以清泻肝胆湿热。
血精:以精液色红、睾丸及会阴部胀痛,伴胁肋灼痛、烦躁口苦为特点。治用龙胆泻肝汤加藕节、大蓟、小蓟、仙鹤草等清利湿热、凉血止血。
肾襄风:阴囊瘙痒,浸润潮红,破后溃烂、脂水频流,甚者顽痒肿胀。伴胁肋胀痛、急躁易怒。治用龙胆泻肝汤清热除湿止痒。湿热蕴久成毒者加黄柏、黄连泻火解毒。
囊痈:阴襄红肿、灼热疼痛,甚则阴襄肿大、皮肤紧张光亮,形如瓠状,或伴恶寒发热。治用龙胆泻肝汤加金银花、连翘清热解毒,化脓液溃后脓度黄稠者,加炙山甲、皂角刺透毒排脓.
子痈:睾丸肿胀硬痛,伴恶寒发热。治用龙胆泻肝汤清热除湿。高热剧痛者加金银花、连翘、川楝子、延胡索清热解毒、理气活血止痛。酿胺者加炙山甲、皂角刺托毒排脓消肿
子痛:临床以自觉阴囊睾丸热,睾丸疼痛为持点。舌苔黄腻、脉象弦数。治用龙胆泻肝涿加川楝子、玄胡、橘核等行气止痛。若睾丸肿硬压痛者加桃仁、红花、川牛膝活血化瘀消肿。
下疳:以前阴生殖器官某部位发红肿胀、灼热疼痛,或起晶莹小泡,麻痒时作,糜烂浸润为特点,舌苔黄腻、脉象弦数。治用龙胆泻肝汤重用生甘草,便秘者加大黄通腑泻热。
疝气:以阴囊胂大粗厚,红肿痛痒为特点,伴胁肋胀痛、心烦口苦。亦用龙胆泻肝汤合橘核丸清热化湿,软坚消肿。
阴冷:自觉阴茎湿冷汗出,阴襄湿痒臊臭,伴胁肋胀痛、烦躁口苦、腹胀厌食。治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以清热除湿。腹胀厌食者加厚朴、半夏。大便干结者加大黄。小便黄赤涩痛者加滑石、竹叶、白茅根。口苦者加茵陈。臊气明显者加防风、藿香。小便混浊者加萆薢,石菖蒲。
【类证鉴别】脾胃湿热证与肝胆湿热证:二证均属湿热为病,但脾胃湿热证以开降失常为主,以脘腹痞闷、呕恶厌食为常见症状,兼见大便溏泄不爽,小便短赤不利,脉象濡数,而肝胆湿热证则以气机郁滞为主,以胁肋胀痛,口苦纳呆为常见。虽亦可见呕恶腹胀、大便不调,乃属肝病及脾而致,脉多弦数,
膀胱湿热证与肝胆湿热证:二证均属湿热影响气机的病变。但膀胱湿热证以排尿困难为主要表现,以尿频尿急尿痛,或尿血,或尿挟砂石为常见症状,肝胆湿热证则以胁痛、烦臊、口苦、纳呆为主要表现。虽湿热亦可下注,但多表现在外阴部位。即使有尿痛尿赤,亦非主要症状,而以明显的肝胆湿热为主。
老年阴虚火旺证
老年阴阳两虚证
肝气犯脾
肝气郁结证
肝火上逆证
肝胃不和证
中医智能诊疗系统、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:
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,如有身体不适,请即时就医,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:胸痛、胸部不适、颈前疼痛、牙痛止痛药无效、背部持续性疼痛、视力下降/视物模糊、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。